“能上清北任选专业,却去了港大?”
最近,广东高考理科分数被屏蔽两名学霸引发热议——一位全省第12名选择港大医学(MBBS),另一位据传前五名的同学直奔港大牙科。
评论区瞬间炸锅:“清北不香了?”“香港医生真能年薪百万?”
这并非个例。十年前,港大曾包揽多省状元,后因社会事件和疫情遇冷。如今,顶尖生源回流香港高校的现象,或许折射出新一代学子更务实的择校逻辑。
放弃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清华北大,选择了香港大学牙科专业。
这一决定让许多人大跌眼镜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杨同学还曾入选北京大学全球精英计划,却最终转向香港。
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——清北光环难道不再吸引顶尖学子?
背后的原因很快浮出水面。据网络流传的消息,港大给杨同学提供了奖学金130万加生活费38万,总额高达168万港元的优厚待遇。
这笔钱基本覆盖了港大牙医学士的全部费用。作为非香港本地生,入读港大牙医学院一年学费就高达21.8万港币(约合人民币19.9万)。
六年下来仅学费就需要约120万人民币,168万的奖学金刚好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。
这不是个例。今年高考物理类第12名,深圳中学的林同学,700分,也拒绝了清北,选择了港大内外全科医学。
类似案例还有:
2024年广东历史类全省第9名,五中李同学,拿全额奖学金在港中文读人工智能专业。
同样是2024年,广东物理类第22名,深中张同学,也选择了港大。
当年12月,张同学在小红书上发文:拒清北选港大,不后悔。
这位高考全省前50名的学霸,放弃北大医学院的邀约,踏入香港大学医学院。
只为那门被称为“神科”的内外全科医学(MBBS)。她说:“内地顶尖医学院八年制博士,留院概率只有50%,而港大毕业就能全球执业。”
一批本可稳入清北热门专业的高分考生,甚至屏蔽生,集体将目光转向香港。
张同学们的选择,是潮流转向。
去年香港科技大学收到近1.5万份内地本科申请,最终仅录取220人。
港大牙医学院时隔7年重启内地招生,报考量暴增,但每届内地生名额仅个位数。
竞争白热化的核心动力,是看得见的“钱景”:
在香港,医生是人人称羡的高薪职业。
香港每年的高考(DSE考试)状元,十有八九都会选择学医。港医社会地位高,薪资待遇也超好。
香港医科毕业生月薪超5万港币,驻院医生7万起步,顾问医生19万;在私家医院,月薪百万都不是梦,名医一次大手术就到手好几十万。
*注:以上薪资为公立医院标准,私立机构薪资普遍高出30%-50%,顶级私立医院顾问医生周薪可达百万港元。*
并且还提供住房补贴/25天年假等多项政策福利政策。
香港公立医院的牙医起薪就达到7万港币/月。一旦晋升为高级牙科医生,月薪跃升至12万港币左右。若攀上牙科顾问的位置,最高月薪可达25万港元。
在私人诊所领域,年收入300-500万港币属于正常水平。金字塔尖的顶级牙医甚至可以达到 “一周100万” 的收入神话,被当地人称为 “星球人” ——在香港话中,“一球”代表100万。
为什么香港牙医能获得如此超然地位?答案在于 “稀缺” 二字。
香港753万人口仅拥有2876名注册牙医,平均每万人只有3.8名牙医,远低于其他发达城市水平。公立医院现有的370个牙医职位中,100个空缺无人填补。未来五年还将面临退休潮,缺口将进一步扩大。
培养机制严格受限:长期以来,香港牙医的唯一来源是香港大学牙医学院。这所在2025年QS世界大学牙科学排名中全球第二、亚洲第一的顶尖学府,每年毕业生仅90人左右。
港大牙医学院成立至今,本硕博学生加上专职教师总共才800多人。其毕业生有多优秀?2024年香港DSE考试的4位满分状元中,3位选择了港大牙医学院——在香港人眼中,它就是“香港的清华北大”。
清北毕业起薪13.万/月
5年后均薪2.43万
最近中国薪酬网发布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。清北,今年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是1.33万/月、1.29万/月。
据中国薪酬网去年的调研,清北毕业5年后的平均月薪,清华最高,是2.43万/月,北大略低一点。月薪2.43万,也就是年薪约29万出头,不到30万。
剔除汇率及两地物价因素,港大医生牙医,都算绝对意义上的超高收入群体。
而清北某些冷门专业,别说高薪了,对口工作都不太好找。
更令人心动的数据来自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曾公布了2022/23学年香港八大资助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数据。
香港大学的平均年薪最高,达38.5万元,平均月薪是32,083港元,稳坐榜首。
根据「2024粤港澳大湾区薪酬及福利调查」显示:香港本科毕业生薪酬相比2019年平均上升近34%,为19,806港元/月,是广东省本科毕业生薪资(5,843元)的3倍以上!
再看看网友们的反应,几乎一边倒。
犹豫一秒都是对钱的不尊重
能做出这么明智决定的,估计家庭不错,所以孩子也有见识
保就业拿永居一步到位,太明智了,又不是所有人都爱卷的
非常明智的决定,大湾区+巨额奖学金+毕业香港身份+差异化竞争+国际化视野+开放的社会体系,就算清北王牌专业也很难抗争
不同意见当然也有。比如:
我越来越觉得,年轻人的选择,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。
首先,能考上清华北大和港大的,都是万里挑一的顶尖学霸,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。他们不是“傻白甜”,不会被“高薪”这两个字轻易迷惑。
虽然香港院校数量不多,但胜在少而精,香港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亚洲范围内最好的城市之一。
在此前最新发布的2025年QS、泰晤士和US.News等各大世界大学榜中,港校表现卓越,排名直线上升!6所港校上榜。
港大(#35)、港中文(#44)、港科技(#66)、港城市(#80)、港理工(#84)都进了世界前100;在QS最新世界大学排名中,5所大学上榜前100名,香港大学甚至超过了清华大学。
香港高等教育不仅是高薪跳板,更在训练一种能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自由穿行的能力。
香港提出设立百亿港元科创基金,并推动“香港研发+湾区制造”模式。
港科大本科生已参与教授团队的低空经济研究,有内地生凭科研成果被斯坦福博士项目录取。晶泰科技等企业正吸纳港校生,嫁接内地产业链。
另外香港读书的花费比英美国家低很多,而且港校每年各种奖学金项目很多,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求学成本。
香港读书可以拿香港身份,7年拿永居。
从2023年开始,香港政府正式推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,支持企业招聘香港青年去深圳、广州、佛山、珠海等地发展,很多岗位都有政府补贴。
比如在深圳,落户的香港毕业生不仅有生活补贴,还能申请人才房、安居房、留学生公寓,大大降低了生活成本。
很多香港学生选择创业,政府提供高达60万港币的创业资助,帮助他们在香港或大湾区注册公司,拓展事业。
换句话说,香港读书不仅可以留港工作,还能把发展视野扩展到整个大湾区甚至全世界,机会更多、更大也更多元。
更长远来说毕业后结婚生娃,子女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名校就读,享受香港的教育资源。
所以,放弃清北而选择香港,并非是在走捷径,而是一种更为清醒、现实的选择。
但对于更多普通人来说,读书终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。当港大的牙科、医学专业摆在面前,一边是光明正大的高薪前景,一边是“清北”二字的虚名,换作是你,会怎么选?
说到底,这届年轻人是真务实。
在这个就业寒冬里,空谈理想不如脚踏实地。一个能稳定赚钱、前景光明的专业,比任何名校头衔都来得实在。
当然了,不是说清北就不好了。
对于那些真心热爱基础学科、想搞科研的学生,清北依然是最好的选择。
孩子适合哪些香港学校?
识别二维码20秒查看结果↓↓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