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府官宣成绩单:33 万获批 + 22 万到岗,香港人才战略再升级,剑指顶尖力量
7 月 30 日,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举行前厅交流会,聚焦吸纳人才与建设国际教育枢纽两大议题。会上披露的信息显示,香港近年推行的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成效显著,截至 2025 年 6 月底,累计收到近 50 万宗申请,其中约 33 万宗已成功获批,近 22 万人才携家人抵港,这一数据远超原计划三年引入 10.5 万名人才的目标,彰显出香港对全球英才的强大吸引力。
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介绍,自 2022 年底推出多项 “抢人才” 措施以来,市场反应热烈,成功吸引了全球不同领域的精英赴港发展。为进一步精准吸纳顶尖力量,教育、科技和人才委员会已在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框架下,推出主动邀请顶尖及领军人才的突破性安排。针对国家及香港发展所需的关键领域,特区政府正积极游说目标人才,并为获邀者提供个性化便利支持,以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。
在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方面,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即将投入营运,成为香港引才聚才的重要载体。特区政府计划借此契机,大力引入重点创科企业入驻或扩展业务,通过构建完整的创科产业生态链,形成 “人才带动产业、产业吸引人才” 的良性循环。同时,政府正全面检讨海外科技人才来港研发的支持计划,拟进一步简化申请流程、优化签证条件及工作限制,切实为香港科技企业招聘非本地人才扫清障碍。
培育本土人才与吸引外部英才并重,是香港人才战略的重要特点。据悉,2025 至 2028 年期间,特区政府将引导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高校,新增 27 项与 STEAM(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艺术、数学)及国家 “十四五” 规划下 “八大中心” 相关的学士学位课程,涵盖人工智能、创意产业、数据科学等前沿领域,为香港发展储备本土专业力量。
在打造国际教育枢纽方面,北都大学教育城的建设被提上重要日程。特区政府鼓励本地高等院校与中外知名学府合作,以灵活创新的模式开发品牌课程、推进研究合作及交流项目,并计划于 2026 年上半年前公布北都大学教育城概念发展纲要,为香港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提供坚实支撑。
从主动延揽全球顶尖人才,到优化政策保障产业人才供给,再到布局本土人才培育与国际教育枢纽建设,香港正通过多维度举措构建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,为其长远发展注入持续动力。
需要了解您的续签成功率,可以点击链接测评:https://www.galaxyoversea.com/renewal/1?pla=phf-gw-phf&spreadword=20250731
您是否符合香港身份申请条件,点击链接测评:https://www.galaxyoversea.com/detail/1?pla=phf-gw-phf&spreadword=2025731